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我國已經掌握了高速鐵路建設中的兩項極其重要的技術:機車技術和軌道技術。具體地說,目前我國高速鐵路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全站儀制造、接觸網、牽引供電系統、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等方面。在這些項目中,接觸網及牽引供電系統是寶雞保德利電氣吸收了德國和意大利的技術并實現了國產化;鋁合金車體是由山東叢林鋁業公司利用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設計的世界上第一輛萬噸油壓雙動鋁材擠壓機組;而作為高鐵的最核心技術: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則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吸收了西門子和日立公司的經驗,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TCS-3級列控系統。此外,我國攻克了250/350公里高速轉向架勢所需的無砟軌道板、高速鐵路基礎設施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
從盾構機技術來看,一直以來,以產量1670臺居世界首位的LIGE、占有歐洲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海瑞克和擁有多個品牌的德國Verte的表現最為引人注目,僅德國的海瑞克就占據了國內盾構機市場的70%以上。直至2006年12月,“先行二號”盾構在上海完成安裝和正式下線,才打破了洋盾構“一統天下”的局面。"先驅2號"擁有33項技術專利,直徑為6.34米,價格比日本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一,發射率約為70%。
盡管價格不菲,盾構機卻可以將地鐵暗挖的功效提高8至10倍,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地面不需要大面積拆遷,不會造成交通堵塞,施工無噪音,不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再加上我國地鐵、水利工程、過江隧道等眾多工程相繼上馬,使得國內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紛紛開始進入盾構機制造領域,通過與國外盾構制造商的合作、合資、自主研發和并購等方式。在市場上,中國制造的盾構機產品開始出現。
當前,國內已有近30家企業進入盾構機行業,打破國外壟斷局面。一些企業已經能夠獨立承擔項目,具備了自主開發、設計、生產、配套、施工等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實現自主、本土化、產業化、市場化。這是國內第一臺國產大直徑盾構機,填補了湖南長沙地區大直徑盾構機在國內市場的空白,也標志著國產盾構機替代進口將成為今后盾構機的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